[转]外企撤离,所有人都是输家

转文一篇,希望聚聚轻拍


2004年,托马斯·弗里德曼石破天惊地告诉世人:世界是平的。

在《世界是平的》一书中,弗里德曼把全球化分为三个阶段:

全球化1.0,国家间的融合与全球化;

全球化2.0,公司之间的融合与全球化;

全球化3.0,个体的全球化。

在弗里德曼的笔下,到了全球化3.0时代,世界的一切疆界都被抹去,世界变平了,从小缩成了微小,世界仿佛融为一体,实现了大和谐。

但这个世界一直都是不平的。时至今日,弗里德曼在他的新书中说:

新冠肺炎终结了这个时代,世界不再平坦。

弗里德曼说得没错。

一个值得注意的信号是,随着疫情在全球的不断蔓延,世界的某种“去中国化”倾向正在加剧。

前几天,日本和美国,几乎同时发布消息,将通过重大补贴政策,鼓励本国企业撤出中国。

先来看日本。据彭博社4月9日的报道,日本宣布启动“改革供应链”的计划,用2200亿日元(约142亿人民币),资助日本企业将生产线从中国转回日本;用235亿日元(约15亿人民币),资助从中国转到其他国家。

换句话说,日本企业只要撤出中国,不管是否撤回日本,都可以得到补贴。

几乎同一时间,美国白宫首席经济顾问库德洛建议(暂时只是建议),政府应该把美国企业从中国撤回美国的全部成本,包括厂房、设备、知识产权、装修等等,100%计入成本抵税。

两天之内,全球第一大和第三大经济体,都在鼓励自己的企业迁出第二大经济体,这意味着什么?背后有着怎样的博弈和考量?

01
美国和日本在担忧什么?

要理解美国和日本的行为,我们可以从受益者的角度思考,美国和日本企业迁出中国,谁是最大的受益者?

先来看美国。

对美国来说,疫情依然是目前最头痛的问题。据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统计,截至美国东部时间17日15时(北京时间18日2时),美国确诊病例已经达到710272例,死亡病例达37175例。美国是目前全球确诊病例和死亡病例最多的国家。

成为疫情“老大哥”,且短期内看不到拐点来临的可能,美国政府面临的压力无疑是巨大的。

与此同时,这次疫情,各国都拼了老命抢口罩、呼吸机,这种窘迫让美国猛然意识到:

在重大危机面前,其一直引以为豪的金融,显得如此无能为力。只有制造业才能真正救命,才能抵御突发事件的冲击。

反观中国,自疫情爆发以来,我们迅速地组织起口罩、呼吸机、防护服等工业生产并供给全球,俨然成为了救世主般的存在。

这让一直以来就忌惮中国的美国政府更加寝食难安:

离开了中国制造,竟然玩不转了。如果遇到更大的危机,中国使绊子怎么办?

美国不得不担忧。

除此之外,今年是美国的大选之年,而大选年拿中国说事,是他们的惯例。因为要树立一个强大的敌人,来稳定内部、达成共识!

而鼓动本国企业从中国搬走,不仅可以达成这个政治目的,还可以借此实现经济目的:重振美国经济,挽救陷入困境的经济和失业;让美国摆脱对中国制造业的依赖。

当然,如果美国企业不肯搬迁,而接下来美国又出现失业潮,那么川普就可以甩锅:我出钱鼓励他们搬回来,他们不搬我也没办法……

再来看日本。

很多人认为日本是为了和美国保持统一步调,是一种政治站队。

但其实不然,从日本目前的处境来看,它有着自己的考虑。

从民族性格来看,日本是一个危机感很重的国家,此时要日企撤离中国,肯定是深思熟虑的结果。

首先,和美国一样,疫情的蔓延让日本意识到,制造业还是掌握在自己手里安全。

在中国疫情全面暴发导致工厂停产之时,日本的工业供应骤减一半,导致日本制造商的诸多零件断货,这也让日本意识到,过度依赖中国存在着重大的风险和隐患。

其次,降低成本也是日本考量的重要因素。日本外务省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进驻中国的日资企业增至2005年的2.2倍,达到7.6万家,其中有很多企业都在中国开设工厂,比如众多知名的日本车企和日本半导体企业。

随着中国制造成本的提升,日资企业已经开始慢慢将生产基地迁往成本更低的东南亚其他国家。

可以看到,看似步调一致的动作,美国和日本都打着自己的小算盘。

02
想撤就能撤吗?
了解了美国和日本鼓励企业撤出中国的动机,我们来看下可行性。

分析能不能撤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要追根溯源,弄明白他们为什么要来。

外企能进入中国,得益于全球化。全球化的本质,就是分工。过去三十年来,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产业分工和供应链的国际协作,最根本的动力在于资本在全球范围内追求成本最优。说白了就是,花尽可能少的钱生产出尽可能多的产品。

外企之所以选择中国,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看中了中国的人口红利。

作为人口大国,中国凭借着强大的要素成本优势(主要是劳动力),吸引了大量欧美和日韩的企业到中国建立工厂,进行制造生产。这里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外资企业直接在中国设立工厂,例如特斯拉;一种是外资企业直接委托中国本土企业生产,并与之签订生产订单合同。

正是借助这种形势,中国的制造业实现了快速发展,中国的经济总量也实现了腾飞,超越日本成为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另一方面,外企还看上了中国巨大的市场。同样得益于巨大的人口基数,中国已经成为了很多外国品牌的全球第一大市场,随着中国人民消费水平的提升,市场前景不可估量。

在这个全球化的过程中,中国还进化出了一个独一无二的竞争力——超级供应链。

从广度上来看,借用自媒体“财主家的余粮”的话来说,中国是全世界唯一一个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拥有39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和525个小类,从而形成了一个行业齐全的工业体系,能够自主生产从服装鞋袜到航空航天、从原料矿产到工业母机的一切工业产品,到可以满足民生、军事、基建和科研等一切领域的需要。

中国制造,几经迭代,已经进化到了一个极其强悍的地步。

看两组数据,你会更清楚:

1、和世界经济20强中的发展中国家比,2015年人均制造业产值:中国是土耳其的1.3倍,墨西哥的1.46倍,俄罗斯的2.01倍,巴西的2.69倍,印尼的3.4倍,印度的9.9倍。也就是说,与世界主要的发展中国家比,我们的人均已经是他们的1.3-10倍。

2、我国人均制造业产值已经达到美日德发达国家工业三强的三分之一左右,以2015年为例,我国人均制造业增加值是美国的35.5%,德国的27.8%,日本的33.4%。时至今天,这个比例还会在上面数字的基础上有所上升。

当然,与美日德等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制造还有着很大的差距,在很多高端产业上,中国依然没有掌握核心竞争力。但这并不妨碍中国成为世界超级供应工厂。

强大的供应链网络,带来的是极致的效率,而这种极致效率的结果,就是成本优势。

从这点来看,目前中国依然保有着极大的优势,外企也必然能认识到这一点。

其实这两年来,也陆续有外国企业往外迁移,但实际情况确是:它们还无法与中国割舍!中国与世界的融合程度之深,远远超出了它们自己的想象。好比一块已经长进肉里的创可贴,想要一下子撕下来,那种痛,只有自己懂。

一个很明显的例子是去年,川普扬言要动用经济紧急法案强令在华企业搬迁回国,却遭遇了美国上百家大企业的联名抗议:别耽误我们赚钱!

有钱不赚,资本家才不是傻子呢。

03
我们该怎么办?
随着中国的强大,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开始感到担忧甚至恐惧。

在他们看来,中国之所以变得如此强大,是从2001年加入WTO之后开始的。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跨国企业的帮助下,中国的产业链结构才开始变得丰富多元。

更让他们感到担忧的是,中国目前还在孜孜不倦地完善和改进自己的产业链,华为和5G的兴起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如果继续让这些跨国企业待在中国,假以时日,中国迟早会成为山巅之国。

他们不敢往下想象,他们感到深深的不安。在这种不安的驱使下,他们开始行动。2018年,美国在全球挑起贸易冲突。从那时起,全球化的轨迹就已经悄然生变。

可以想象,在未来的时间里,欧美国家的“去中国化”将不断加强。

浪潮汹涌,几乎不可避免,我们该做些什么?

其一,加快产业链升级,在高端领域占据一席之地。

长期以来,全球的高端核心产业一直被西方发达国家牢牢攥在手里,中国也因此饱受白眼与排挤。中兴和华为的例子就是血的教训。

除此之外,时至今日,我国每年都要花费2000多亿美元进口工业品集成电路,其他还有发动机、轴承、OLED面板、玻璃基板、汽车零部件等,这是一笔很大的支出。

中国的产业升级路径其实是非常清晰的——先掌握系统设计和品牌,再逐步向上游扩展。这个是需要时间的,但是要相信,只要掌握了系统设计能力,以我国的垂直整合能力,上游的逐渐攻克只是时间问题。

其二,打造安全、稳定、开放的产业生态链。

引用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的说法,这里所说的安全,不仅包括生产要素(劳力、资金、技术、设备等)的安全,更要做到生产本身的安全。即使有不可抗力的自然灾害,也能保持我们的安全供应。如果能做到这一点,我们的制造业也上升了一个台阶。

这次疫情,也暴露出了我国的复工复产和产业链存在的问题,这对我们经济的稳定发展是不利的。稳定很重要,稳定的关键就是我们一直在说的“供给侧改革”。

时至今日,全球化已经来到了一个新的十字路口,我们还必须保持开放。无论是上下游产品、无论是生活用品还是生产用品、无论是高技术还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这些产品的产业链都应该有完整的上中下游。

其三,加速优化营商环境,积极参与全球产业链重构。

“逆全球化”是不可持续的。新冠肺炎疫情是人类的灾难,但也是全球产业链转型升级的机会。企业投资除了看重市场机会以外,更看重的是营商环境,即是否能平等对待外商的权利和机会。比如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加大政府服务力度、减少负面清单等等。

有了好的营商环境,加上巨大的市场,全球资金自然会继续涌向中国。

水到渠成,这不是问题。

疫情在全球愈演愈烈,“去中国化”的声音此起彼伏。

但从历史进程来看,我们都知道,全球化注定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进程。全球经济必将纵横交错、水乳交融,盘根错节,不分彼此。

正如刘润老师所说:外企撤离,中国不会赢;而其他所有人,也都会输。

中国有着4亿中产群体的巨大市场,有着全球最完整的供应链,哪怕外企暂时撤出去了,也一定还会回来的!

不信走着瞧。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万道一,Wonder One » [转]外企撤离,所有人都是输家
莫要搞事情哦
你喜欢的人刚好也未喜欢你
张学友刘德华邓紫琪已关注
赞(0) 打赏

赏点小费吧客倌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