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重塑大学招生公平?布隆伯格的竞选药方

《华盛顿邮报》报道,民主党候选人、亿万富翁迈克尔布隆伯格日前承诺,一旦当选,他将禁止美国高等院校在招生过程给予校友子女优惠待遇。他在周二指出,这是为重塑大学招生公平做出的一项努力——他还威胁限制联邦资金支持拒不终止传承招生的高校。这位78岁的前纽约市长的民调支持率近来持续上升,他在最新发布的高等教育计划中阐述了这一竞选承诺,这也是他的三项教育计划之一。布隆伯格竞选网站公布的另外两个教育主题是关于幼儿学习和职业技术教育。

为什么只有禁止传承录取才能重塑美国大学招生公平?布隆伯格为什么作为竞争纲领郑重其事地提出这项主张?普林斯顿大学校友布莱恩·沃尔什(Bryan Walsh)曾撰文详细解读传承录取的来龙去脉,已经该招生政策如何有损大学招生乃至危及美国社会的公正公平。沃尔什是一位记者、作家和孩子的父亲。他曾任《时代》杂志编辑和驻外记者。他也是畅销书《末日》(End Time,关于生存风险和如何应对世界末日)的作者。我们编译沃尔什这篇题为“精英名校录取的肮脏秘密”的内容以飧读者。


除了拥有满满一柜橙黑两色的衣服 (只有在万圣节前后才适合穿这种衣服)以外,作为普林斯顿大学校友,我还有一个颇为复杂的好处——得以在美国利益总分配(对外一般被称为大学招生)过程中扮演一个次要角色。

与其他很多大学如出一辙,普林斯顿大学通过校友志愿者面试其居住区域内的申请人,就我而言,面试范围为纽约的布鲁克林。我们向申请人提出的问题包括学术作品、课外活动、背景、以及任何普林斯顿希望了解的信息。申请人同样向我们提问,关于校园生活、学业压力、如果可能我们是否愿意重头开始?我尽可能提供答案,同时提醒他们注意我从上大学至今已有17年这一事实,当时我们还在使用古老的美国在线(AOL)即时通信软件互相交流。面试结束后,我写下对申请人的印象,包括一份记录说明我究竟多大程度愿意推荐该生成为普林斯顿社区未来成员。接着我将其提交至位于普林斯顿莫里森大厦的招生办供筛选。

过去数年,我面试的数十名学生(其中大多数远比我当初申请时更符合录取标准)中,仅有一名学生获得录取。这并非罕见。1997年春天,当我被录取时,普林斯顿大学的录取率为12.6%。二十年后,仅有5.5%幸运儿获得入场券。其他精英名校同样如此,同一年仅有4.6%的申请人获得哈佛录取,斯坦福更是低至4.3%。尽管全美范围内高校入学人数连续五年下降,但是哈佛和普林斯顿这类学校的入学许可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值钱。因此究竟谁能踏进龙门,谁被拒之门外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如果有办法让你录取哈佛的机会提升五倍,你有何反应?

前一段时间,全美关注焦点投向波士顿联邦地方法院,哈佛大学在此与学生公平录取组织(SFFA)对簿公堂。SFFA是一个代表数位被哈佛婉拒入学的匿名亚裔原告的组织。原告指控哈佛不公平地歧视亚裔申请人,对其入学名额设置人为障碍。哈佛辩称打造一个多样化学生群体必需采用“综合评定(holistic)”招生体系(该校称上述体系与其他精英名校大同小异,简而言之将申请人包括个性特质和领导能力在内的非学术因素纳入招生通盘考虑范围),而且该校从未歧视亚裔申请人。

本案幕后暗流涌动。名义上的原告可能是亚裔,但背后推手是一名最终诉求在于终结大学招生考虑种族因素的白人律师。虽然哈佛在第一轮审判中先拔头筹,不过原告随即上诉,很多观察者坚信控方不把官司打到最高法院绝不会善罢甘休。数年前,最高法院大法官安东尼·肯尼迪(Anthony Kennedy)在一个判例中投出决定性一票支持大学招生过程采用种族多样化,如今,较为保守的布雷特·卡瓦诺(Brett Kavanaugh)已经取代肯尼迪出任大法官。在这起案件中哈佛可能是焦点,但最终结果将在全美范围产生深远影响,甚至有可能终结高校的平权行动。

我相信最高法院禁止大学在招生过程中考虑种族因素将铸成大错。该政策有助于修正历史错误和引进美国大学需要的多样化。但是哈佛歧视案暴露出精英大学在挑选学生群体过程中令人不安的现状。无论上诉后最高法院如何判决,我们需要对这个招生体系的不公之处予以反思。

哈佛及其藤校支持者认为,仅仅根据平时成绩和标化分数等较为客观的标准挑选生源无异缘木求鱼。2017-2018申请季中,超过8,000哈佛本土申请人的平时成绩无懈可击;超过3,400和2,700申请人分别在SAT数学和语言的分数完美无缺。上述数字均超过1,962的录取名额。即使根据成绩进行筛选完全公平(更别提存在无可辩驳的证据表明成绩并不公平),它们也无法成为最终招生标准。

选拔一个学生群体的同时兼顾多样性绝非易事,尤其当合格申请人远远超过招生名额时,更成为一项似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不过可以的肯定的是,至少存在一种方式能使招生系统对所有人更为一视同仁。

试想你是一名满怀憧憬的藤校申请人。要是我告诉你有个简单方法让你的SAT提高160分,或者有办法能让你进哈佛的机会陡增五倍?你会怎么想?相信你肯定兴趣十足。但问题是,事到如今做什么都没用,关键是你必须投对胎!

所谓“传承(legacy)”是一个招生术语,专指某个申请人为校友子女。你老妈在普林斯顿读过书?你就是普大传承申请人。你老爸和老爸的老爸都是斯坦福毕业生?恭喜,你就是传说中的双重传承(申请人)。这会在(招生)评估时助你一臂之力。在某些高校,这一助力非同小可。

在哈佛,2010至2015年间,33.6%的传承申请人获得录取,相比之下,仅有5.9%家里没有哈佛关系的申请人拿到入学许可。在普林斯顿,过去五年传承申请人入学机会约为总体录取率的四倍。来自普林斯顿的托马斯·埃斯潘沙德(Thomas Espenshade)的研究显示,传承身份对未来学生的申请提振作用相当于SAT增加160分。

列入哈佛“院长关注名单”的申请人录取机会高达七成

某些顶尖高校的招生人员声称,校友子女只是更加符合录取标准。2011年,哈佛大学招生院长威廉·菲茨西蒙斯(William R. Fitzsimmons)在一次访谈中表示,“只要看到哈佛校友子女的资历,你就会发现,总体而言他们就是更好的候选学生。”

就算这些话没错,它也无法解释传承申请人 (其中很多含着金钥匙出生和长大)应该受到其他学生得不到的额外照顾。当两个申请人貌似旗鼓相当,传承申请人往往胜出一筹——就像哈佛所说的,这不过是个“小小的优惠”。普林斯顿大学前招生主任珍妮特·拉佩耶(Janet Rapelye)曾在一次采访中说,该校申请人的家长如果是校友,他们会从招生办收到一封信,确认其子女已被纳入申请生源并表示“我们非常高兴他们申请本校”。

每个学校都小心翼翼地表示传承身份只是招生官打造一个组合完美的新生年级所考虑的为数众多因素中微不足道的一个,这些因素还包括课外成就、运动能力和领导力等等。我们不难理解除了学业优秀的学生外,校园还需要出色的领导者、艺术家、甚至运动健将。但是,招生官为什么要向校友子女伸出援手?最主要的一个原因:钱!

你可能觉得顶尖高校只是深耕教育产业,但事实上它们日益涉足商业领域。普林斯顿大学的捐赠基金(包括校友在内的社会各界人士捐献给学校的金融资产)价值259亿美元。耶鲁大学拥有294亿美元捐赠基金。哈佛大学的捐赠基金(哈佛再次力压耶鲁一头)高居全美高校首位,达392亿美元。这些数额庞大的资金不可能置之不理。年薪数百万(远超这些高校的任何一位教授)的资产管理专业人员确保捐赠基金不断增值。2017年,普林斯顿大学以14.2%的收益率高居藤校榜首。加油普林斯顿!

如果没有心存感激的校友慷慨解囊,你不可能积累如此规模的捐赠基金。无数的奉献聚沙成塔。作为一个类似普林斯顿或哈佛这样高校的毕业生,从拿到文凭走出校园的那一刻开始,无数索取金钱的请求就令你目不暇接。运作普林斯顿年度捐款活动的那些魅力十足、坚持不懈的家伙不断向我致信。2001届同级校友发很多电邮给我。在校学生也反复给我电话,向校友募捐可是一项重要的勤工俭学活动。

所有筹措资金的努力收获不菲。去年,超过55%普林斯顿本科校友向学校捐赠总计5,540万美元——这些资金可都是免税的,因为普林斯顿和全美多数高校一样,属于非营利组织。学校就像一个基金会,虽然其捐赠基金的规模已经超过佐治亚的年度州预算,这是一个年收入达到20亿美元的捐赠基金。鉴于所有收益均未征税,意味着绝大多数与这些学校毫无关系的美国民众实际上也在贴补这些捐赠款。

无法否认捐款在招生中起到一定程度的作用。哈佛大学歧视案证实“院长关注清单(Dean’s Interest List)”的存在,这份名单由该校拓展(筹款的委婉说法)部门负责编制,有幸入选者包括数十位与知名人士关系密切的申请人,其中多数为白人和有钱有势者。名列该名单的申请人录取机会远超没有关系的学生,原告辩称这些申请人的家庭成员数以百万计的捐款在招生中起到决定性作用。2013年,一位哈佛前院长致函费兹西蒙并称赞后者“你又一次创造奇迹”。这封主题为“我的英雄(My Hero)”的电子邮件显示,在费兹西蒙帮助下一批与大额捐款有关的学生获得录取,前院长还补充道,申请人一位欢天喜地的近亲(姓名被涂黑)“已经认捐一栋楼”。

你可能首次获悉该案细节,但是通过大笔捐款把一个表现平平的申请人送入精英名校的做法一点都不新鲜。在2006年出版的《录取的代价》一书中,荣获普利策奖的记者丹尼尔·戈尔顿(Daniel Golden)讲述一个新泽西州某房地产开放商于(其儿子申请哈佛不久之前的)1998年向哈佛认捐250万美元的故事。这个孩子实力不强——他就读高中的一名前管理人员告诉戈尔顿,“学校行政办公室没人觉得他是哈佛的料。”但他确实进了哈佛——你可能知道他的名字:杰瑞德·库什纳(Jared Kushner),特朗普总统的乘龙快婿!

哈佛辩称,即使与一掷千金的捐赠者关系密切的申请人获得录取也得符合招生标准,而且这些捐款用于资助奖学金和其他关键项目。普林斯顿指出,捐赠基金的收益和校友的捐款担负着学校过半运营费用——超过大多数其他精英名校。虽然普林斯顿本科生学费于2019-2020学年达到每年51,870美元的新高,但仅有约40%的本科生支付全额学费。年收入高达16万美元的家庭(完全可以算美国中上阶级)也有机会免交学费。

储备丰厚的经济资助有利于学生群体更趋多样化。2017-2018学年,普林斯顿大学新生年级中有28%学生为家族第一代大学生或来自低收入家庭。根据报至教育部的数据,普林斯顿大学2001届(也就是我毕业的那年)毕业生有66%为白人。到2017年,白人比例已经降至40%。对于一所即使在藤校中也长期被视为盛气凌人的高校而言(而且直到1969年才开始招收女生),这是一个颇受欢迎的转变。

按照《大西洋月刊》作者凯特琳·弗拉纳根(Caitlin Flanagan)的说法,像普林斯顿或哈佛这样的大学具有双重目标,“第一个目标是赚钱,这需要墨守成规地拥抱财富和特权。”而另一个目标则是将学校打造成“不同背景年轻人的平等盛会”。传承录取很明显服务第一个目标。与此同时,2017年的一项研究显示,尽管在改善多样化和吸引更多低收入学生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但包括普林斯顿和耶鲁在内的众多精英名校中,来自收入居前1%家庭的学生数量超过收入垫底60%的全部学生。

对于全美顶尖高校为数不多的名额争夺变得如此白热化之时,坐拥藤校传承优势的申请人(其家长毕业10年后的收入达到其他高校同期毕业生的两倍)应该获得额外关照的做法显然有失公平。已故参议员泰德·肯尼迪(Ted Kennedy,哈佛1954届毕业生,可以肯定他对特权问题具有发言权)在2002年一次演讲中说得好:“传承偏好优待那些从小就享有最大优势的学生。这是源自18世纪英国贵族的天生继承权,而不是21世纪的美国民主。“这样说甚至对英国贵族都不公平——牛津和剑桥对校友子女毫无优待,同样地,麻省理工学院、加州理工学院或者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也把这种做法弃之如敝履。

你可能会问这为什么很重要。全美只有远不到1%的本科生有机会入读藤校或选拔程度相当的大学。不过,究竟谁就读这些学校将对美国产生深远的影响,因为这些学校的毕业生在美国统治阶层中的代表程度如此之高。最高法院中,除一人以外,所有大法官均在藤校或斯坦福接受本科教育。老布什(George H. W. Bush)以来的所有总统都在藤校接受过教育,包括双重耶鲁传承小布什(George W. Bush)。2016年,超过40位哈佛校友(包括本科和研究生)赢得美国国会的一席之地。米歇尔·奥巴马(Michelle Obama,前总统奥马巴夫人)和泰德·克鲁兹(Ted Cruz,共和党参议员)均毕业于普林斯顿。

上述现象并非由于精英名校毕业生比其他高校的同龄人更有才华和冲劲。顶尖高校的录取秘密,对此我在担任校友面试人期间已经了解得很清楚——有资格就读这些名校的学生数量远远超过录取名额,那些获得入学资格和为数更多婉拒门外学生之间的差距微乎其微。就像普林斯顿的前招生主任拉佩耶在2017年随口透露的那样,“从这些生源中,我们原本可以把五到六个年级规模的学生招到普林斯顿。”

精英名校的毕业生之所以在美国占据主导地位,与其说自身素质使然,还不如说就是因为拿到名校入场券,以及随之而来在校四年以及毕业后数十年期间累积的所有压倒性优势。当哈佛和普林斯顿的招生官们开始遴选秋季入学的新生时,他们并非仅仅在替本校选拔一个理想的新生群体。他们还在为美国塑造未来的精英阶层。对此他们心知肚明。

 精英名校弱势学生代表团体反对传承录取

我个人在普林斯顿(我父母均非普大校友)的学术体验非常棒。就像很多未来的记者那样,我有幸得到一直为《纽约客》撰稿的普大1953届校友,非虚构类创意作家约翰·麦克菲(John Mcphee)的亲自指点。但更为持久的价值并非教育,而是俱乐部的会籍资格。这种会籍资格向全社会强烈地宣示我是百里挑一脱颖而出的,即使我现在很清楚自己与那些被拒之门外的人差距甚微。入场资格还意味着俱乐部其他成员会关照我,他们确实也做到了这一点。

除了有利于向校友募捐以外,照顾校友子女的另一个原因在于巩固俱乐部、延续精英传承、更紧密地维系学生和校友与学校间的纽带。在回应SFFA指控时,哈佛指出,考虑传承身份“巩固哈佛学院与校友间紧密联系、鼓励校友终其一生与学校互动。” 康奈尔大学校长玛莎·波拉克(Martha Pollake)2018年初在一次采访中表示,传承招生有助于“打造一个世代相传的康奈尔大家庭”。

在普林斯顿,从踏足校门那一刻起,这些纽带的重要性就给我们打上深深的烙印。几乎每一次普林斯顿重大活动中,那首160年历史的校歌都会响彻校园,“在我们有生之年我们的儿子也会奉献(Our sons will give while we shall live)”,歌词中的“儿子(sons)”在1987年被改为“内心(hearts)”以反映普大开始招收女生这一现实。当然,奉献(Give)肯定与金钱有关,但更重要的是,你还要奉献忠诚。我和妻子有个17个月大的儿子,可以想象我给他穿的是普林斯顿连体婴儿服,即便我坚信自己在1997年经历的好运不该对他今后录取与否产生任何影响。

我远非唯一具有这种想法的人。2016年盖洛普一项民意调查显示,过半美国人认为高校不应该考虑申请人父母是否为校友。2017年,来自13所精英名校代表家族第一代和低收入学生的学生团体动员起来反对传承录取;2018年3月,布朗大学学生表决成立一个委员会审查该招生实践。家族第一代大学生本身显然无法从传承录取中获益,不过就像我儿子那样,他们的孩子总有受益的一天。尽管如此,这些学生还是站出来呼吁打造一个更为公平的体系。

盖洛普调查结果

哈佛案件的原告SFFA称,他们为之奋斗的是争取公平。他们提出一个颇有说服力的观点:高分亚裔在哈佛和其他精英名校的招生过程中很可能处于不利地位。但是这些学校挑选学生时考虑多样性是正确的,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个国家受益一个更加多样化的精英阶层。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顾及公平

一个选项就是简单地扩招。1965年,哈佛大学在大约6,700名申请人中录取1,340新生。从当时到现在,新生年级的规模仅增加46%,即使申请人数量却激增537%,与此同时捐赠基金的增幅更为可观。如果哈佛教育如此价值连城——如果各种背景的合格申请人确实远超哈佛园的容纳空间(这一点似乎毫无疑问)——那为什么不直接扩建校园呢?当然这需要招聘更多教师和修建更多设施,但坐拥392亿美元捐赠基金的哈佛肯定能够找到资金,普林斯顿、斯坦福和其他精英名校也同样如此。

 

也许我们可以走得再远一点,干脆采纳普林斯顿社会学家道尔顿·康利(Dalton Conley)的建议:将招生过程部分改为抽签。大学可以根据类似SAT和课外活动等因素设置最低标准。如果大学需要达到特定的多样化目标,甚至确保足够的前锋和后卫充实校队,他们可以在这个阶段将其完成。达标的申请人将通过抽签结果决定是否获得入学名额。

 

抽签制度最大的好处在于把大学招生过程隐藏的随机性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投胎随机性已经扭曲了美国精英体制。那为什么不诚实地对待大学招生随机性呢?即使不谈别的,抽签体系至少可以安抚那些没有被录取的学生,与此同时提醒那些录取者其成功不仅在于能力或勤奋或背景,还有纯粹的运气使然。这和现实生活别无二致。

 

当然,这也是上述改革永远不可能成为现实的原因。首先,价值数以亿计的大学申请咨询行业正在飞速增长,对此必然加以抵制。但真正的问题是,这种变革危及精英名校的一项核心价值体现:声望!顶尖大学的既得利益在于维持稀缺性——多年以来,选拔性(selectivity)是外部排名的一个主要指标,例如“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 Newsand World Report)”的榜单。名校的精英化,无论公平与否,成为其附加值最高的产品。普林斯顿5.5%的录取率并非招生体系令人遗憾的不足之处,而是价值所在

哈佛和普林斯顿的历史比美国还要悠久,而且作为高等教育机构,它们状态极佳。专业化和排他性——包括通过传承录取不断彰显的稀缺性——是这些学校长盛不衰的核心。它们决不会不战而退。

然而,我不再希望成为其中一部分。这个年度或可预见的将来,只要传承录取偏好继续存在,我不会作为校友面试申请人。我知道藤校教育能够改变人生。我自己也是一个受益者。因此,高等教育的掌控者有责任尽一切努力消除招生不公。


结语

在2018年致国会一封题为“必须废除高校传承偏好(College Legacy Preferences Must Go)”的信件中,世纪基金会(Century Foundation)高级研究员理查德·卡伦伯格(Richard D.Kahlenberg)写道:

传承偏好往往被视为(高等院校)一种筹款手段,不过,没有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校友子女的优待与捐款金额的增长存在任何关联。

大学招生做到完全地公正公平可能不太现实,但高等院校可以从废除一项为既得利益群体锦上添花,而且于本身也不存在经济利益的政策开始做起。这对所有人都会是一个更公平的交待。

Ref:

The Dirty Secret of Elite College Admissions

https://gen.medium.com/the-dirty-secret-of-elite-college-admissions-d41077df670e

Bloomberg promises to end legacy preferences in college admissions — and threatens to limit federal funds to schools that refuse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education/2020/02/19/bloomberg-promises-end-legacy-preferences-college-admissions-threatens-limit-federal-funds-schools-that-refuse/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万道一,Wonder One » 如何重塑大学招生公平?布隆伯格的竞选药方
莫要搞事情哦
你喜欢的人刚好也未喜欢你
张学友刘德华邓紫琪已关注
赞(0) 打赏

赏点小费吧客倌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