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只卖 28 万台,消费级 AR 都在等苹果

image

作者 | 袁斯来
编辑 | 苏建勋


当资本宠儿、AR 厂商 “Nreal” 8 月 23 号发布国内首款新品 AR 眼镜时,意外引发了一场行业公关暗战。

在 Nreal 发布新品前期,一份 Strategy Analytics 报告显示,2020 年到 2021 年,消费级 AR 头戴设备出货量同比增长了 1.6 倍,营收增长超过 3 倍。报告中尤其点明,Nreal 是消费级 AR 头显出货量第一,占了 80% 以上份额。

就在 SA 的报告发布两天后,另一家 AR 公司 Rokid 对外公布,其消费级 AR 眼镜 Rokid Air ,才是打破全球消费类 AR 眼镜销量纪录的那一个。

不过,这两家公司较劲的意义不大。毕竟 AR/VR 头戴市场还远没到两家创业公司争夺市场地位的时候。

根据 IDC 报告,2021 年全球 AR/VR 设备出货量终于到了 1123 万台,相当于中国半个月智能机出货量。

其中 1095 万都是 VR 设备,Oculus 一家就贡献了 8 成市场份额,至于中国的 Pico,市场份额只有 4.5%,对应的销量不过 50 万台左右。

AR 头戴比起 VR 更惨淡。按照 IDC 统计,AR 设备整个 2021 年只卖掉 28 万部。而且,AR 头戴八成出货量都为企业用户,消费端一年几万台的出货量,让消费级 AR 离挣大钱更遥远。

2021 年 9 月,字节跳动收购 Pico 后,整个行业似乎变得乐观。不过,之后新闻并不怎么让人激动,今年 6 月,郭明錤发布推特,称 Oculus 2022 年出货量将缩减 40%,还计划推迟所有 2024 年的 AR 和 MR 项目。7 月,Meta 宣布将裁掉 10% 的员工。

无论是对苹果望眼欲穿的 AR 还是看似景气的 VR,行业热闹、喧嚣中都透着茫然。一把把美元砸进去后,似乎没有砸出太多水花。消费级 AR 市场实在太需要苹果了,甚至可以说苹果决定这一行业生死。在等待苹果头显引爆市场前,这些创业公司还会度过很长的黑暗期。

难以逾越的山峰

要买新一代 Oculus 的用户估计会犹豫。5 月,The information 报道, Meta 2024 年要发布的 VR 头显价格到了 800 美元,是 Meta Quest 2 的一倍。

这已经不是普通用户能承担的价格,而 AR 设备还要奢侈几倍。AR 设备比起 VR,要求设备轻便、透光性好,光学系统难度更高,只有零星的教育、制造行业使用。头部公司 Magic Leap 搁浅的新品起价高达 2295 美元,看不到下放向消费端的迹象。微软的 HoloLens 也以高价著称。而分析师们预测苹果的头戴价格会高达 2000 美元。

没有一家公司在成本、性能和体验的三角之间,做到了平衡。AR 有不少技术方案,包括效果最好但一对镜片高达 2000 元的光波导技术,亮度低、价格相对便宜的 Birdbath 方案,价格最便宜但镜片厚如瓶盖的自由曲面方案。不同技术路线,都有自己解决不了的短板。

“AR 这些年都不温不火,大家都处于技术调研和观望状态,各大厂商目前也在评估不同的技术方案。如果哪天苹果整出一个完美方案,估计市场就会快速起来。” 一位 VR 方案供应从业者告诉 36 氪。

苹果反反复复跳票,也证明了硬件的难以攻克。Google Glass 的惨败让一向稳健的苹果选择了一条投入产出比还不错的路,也即是从软件算法层面先入手。从 2017 年苹果推出 AR 开发工具集 ARKit 至今,App Store 已经有 1.4 万款 AR 软件应用。iPhone 12 也开始有了 LiDAR(激光扫描仪),这种扫描仪可以创建物体和环境的 3D 图像,实际上也是为 AR 应用铺路。

但需要注意,即便苹果推出了头显,也不一定能重复 AirPods、Apple Watch 那样的成功。而根据郭明錤透露,苹果第一年的出货量定在 150 万部。最终能不能改变市场方向,还得看硬件是否门槛足够低、体验足够流畅。

第一代 iPhone 卖出了 612 万部,因为它让人和手机的交互更方便了。但无论 PSVR 还是 Oculus,在迭代几代后,还是一如既往笨重、单调。它们是少数人的高级玩具,始终没能进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

等待苹果

一个常识是,硬件行业只能靠产量摊薄成本。而 AR 行业面临的死循环很明显:软件公司不愿意为只有几万出货量的产品开发 APP,没有 APP,自然也没有用户。当硬件出货量长久没有起色,成本居高不下,用户侧更不会买单。

一位大厂 AR 负责人告诉 36 氪:“没有刚性的使用需求场景,是我看到 AR 走不到 C 端最大的桎梏。”

这不是创业公司能参与的游戏。

“国内的这些创业公司投入的每分钱都是他们的血汗钱,好不容易融来的钱就烧在 Demo(原型设备)上面。但能不能拿到下一轮融资?能不能真正走向市场让客户接受?” 他告诉 36 氪。当他所在的大厂要投一家 AR 公司 B 轮时,已不再关注原型机够不够酷炫,他看的是很实际的销量数据。

创业公司只能寄希望于金主不断砸钱。比如现在 AR 行业明星公司 Nreal,背后是蔚来资本、红杉资本和阿里巴巴,估值已经到了 7 亿美元。以目前 AR 消费级设备可怜的销量,这一估值显然很惊人。这群大厂金主们赌的无非是未来。

无论是 Nreal 还是背后金主,都希望 AR 设备能重复当年 PS 或 Xbox 兴起的路径。

主机的成功证明推广新硬件是可能的。索尼 1994 年发布的第一代 PS 价格只有 299 美元,性能还远超当时任天堂游戏机。2002 年,微软的 Xbox 刚刚在日本发售,就降价到 199 美元,价格只有 PC 电脑的五分之一。接着微软到处砸钱收购游戏工作室开发 Xbox 游戏。2002 年,微软用 3.75 亿美元收购了 Rare 工作室后,开发者从 400 人涨到 1200 人。

无论是索尼 PS 还是微软 Xbox,很明显定价根本无法覆盖成本。但因为大公司承担前期亏损,最后才迈过了盈亏线。到 2002 年时, PS2 游戏软件出货已经近 2 亿套,主机产量高达 5000 万台。

“这种事(推广)就得大厂去搞,硬件和软件忽然一起成熟了是不可能的。必须有厂商愿意付出,把硬件的亏损给扛下来,硬件普及后,软件蓬勃发展,反过来倒推硬件的成本下降。” 上述高管表示。

现在做 AR 业务的大厂中,谷歌专心于 B 端,而微软想做的是虚拟办公,最后能和 Windows 系统联动,也离 C 端相对遥远。

最接近 C 端的产品,现在看来还是只能靠苹果推出。

而看苹果的收购案、推出的 ARKit,大概率最后推出的是 AR 头显,或融合 AR 和 VR 的 MR。加上 iPhone 10 亿以上的保有量,闭环极度成熟的 iOS,事实上它已经做好了硬件和软件双重准备。

但即便是苹果,第一款产品也注定是少数人的玩具。从推出到最终成为流行体验,还会耗费不短时间。这群做消费级 AR 的创业公司必须找钱度过青黄不接,才有出头的可能性。


来源:36kr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万道一,Wonder One » 一年只卖 28 万台,消费级 AR 都在等苹果
莫要搞事情哦
你喜欢的人刚好也未喜欢你
张学友刘德华邓紫琪已关注
赞(0) 打赏

赏点小费吧客倌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