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1924年3月10日—2018年10月30日),本名查良镛,生于浙江省海宁市,1948年移居香港。当代武侠小说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被誉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与古龙、梁羽生、温瑞安并称为中国武侠小说四大宗师。
金庸(3张)
1945年抗战胜利后返乡,曾在杭州《东南日报》暂任外勤记者。
1946年,赴上海东吴大学法学院法律学系插班修习国际法课程,同年秋天金庸进入上海《大公报》任国际电讯翻译 [15-16] 。
1956年,在《香港商报》全年连载《碧血剑》。1957年,进入长城电影公司,专职为编剧,写过《绝代佳人》、《兰花花》、《不要离开我》、《三恋》、《小鸽子姑娘》、《午夜琴声》等剧本,合导过《有女怀春》、《王老虎抢亲》(所用笔名为林欢)。 [2]
金庸(4张)
1959年,金庸等人于香港创办《明报》,后来推出包括《明报晚报》、《明报月刊》和《明报周刊》、及马来西亚《新明日报》系列报刊,金庸还成立了明报出版社与明窗出版社。 [18] 同年在自办的《明报》上连载《神雕侠侣》。
1985年,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宣告成立,金庸作为委员之一,任基本法政治体制起草小组的港方负责人兼经济体制起草小组成员。1985年至1989年,担任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政治体制小组负责人,香港基本法咨询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委员。
1988年,金庸与查济民提出了“政制协调方案”(又称“双查方案”、主流方案)。 [20] 1989年,金庸辞去基本法草委、咨委职务,结束了从政生涯。同年在《明报》创办三十年庆祝茶会上宣布卸下社长职务,只担任集团董事长。 [2]
1991年1月23日,注册成立“明报企业有限公司”。同年3月22日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上市后,他退出报业管理层。同年明报企业上市,金庸任董事长并签订三年服务合约,与于品海达成协议由智才技术性收购明报企业。 [7]
1994年,金庸返乡参加嘉兴一中90周年校庆并于嘉兴高专兴建“金庸图书馆”。图书馆落成后再斥资1400万在西湖兴建“云松书舍”,供个人藏书、写作和与文友交往雅集之用 [21] 。在浙江大学人文学院设立“金庸人文基金”,两年共拿出了100万港币资助贫困生、赞助学术活动。 [22] 同年10月,北京大学聘请金庸先生为名誉教授。 [8]
1999年,受聘成为浙江大学人文学院首任院长。 [24] 2000年,获得大紫荆勋章;同年3月,被聘为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 [24] 2003年10月18日,受聘为中山大学名誉教授。 [26] 2005年,剑桥大学授予金庸荣誉文学博士名衔。
2009年9月,被聘为中国作协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名誉副主席。 [29] 2010年,英国剑桥大学授予金庸荣誉院士和哲学博士学位 。 [30] 2011年,中国台湾清华大学授予金庸名誉博士学位院士。 [31]
2014年3月10日是金庸的九十大寿,于是各个领域纷纷为金庸先生庆生,有武侠迷手抄840万字贺寿。
作品名称
|
备注
|
《书剑恩仇录》
|
1955年
|
《碧血剑》
|
1956年
|
《射雕英雄传》
|
1957年—1959年
|
《雪山飞狐》
|
1959年
|
《神雕侠侣》
|
1959年—1961年
|
《飞狐外传》
|
1960年—1961年
|
《白马啸西风》
|
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
《倚天屠龙记》
|
1961年
|
《鸳鸯刀》
|
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
《连城诀》
|
1963年,又名《素心剑》
|
《天龙八部》
|
1963年—1966年
|
《侠客行》
|
1965年
|
《笑傲江湖》
|
1967年
|
《鹿鼎记》
|
1969年—1972年
|
《越女剑》
|
1970年,附在《侠客行》之后的短篇小说
|
作品名称
|
备注
|
体裁
|
出版年
|
---|---|---|---|
《袁崇焕评传》
|
附于《碧血剑》之后
|
||
《三十三剑客图》
|
附于《侠客行》之后
|
||
《成吉思汗家族》
|
附于《射雕英雄传》之后
|
||
《关于“全真教”》
|
附于《射雕英雄传》之后
|
||
《易经·阴阳与术数》
|
附于《神雕侠侣》之后,新修版
|
||
《陈世骧先生书函》
|
附于《天龙八部》之后
|
||
《康熙朝的机密奏折》
|
附于《鹿鼎记》之后
|
||
《三剑楼随笔》
|
与梁羽生、百剑堂主合著
|
随笔集
|
1997年
|
《探求一个灿烂的世纪:金庸/池田大作对话录》
|
与池田大作合著
|
对话录
|
1999年
|
《金庸散文》
|
散文集
|
||
《寻他千百度》
|
散文集
|
||
《明窗小札1963》
|
文集
|
||
《明窗小札1964》
|
文集
|
2015年
|
|
《明窗小札1965》
|
文集
|
2016年
|
|
《旧梦:表弟眼中的徐志摩》
|
与蒋复璁等人合著
|
回忆录
|
2017年
|
改编影视
电影
影片名称
|
上映年份
|
制片方
|
导演
|
主要演员
|
飞狐外传
|
1980年
|
邵氏电影公司
|
||
1984年
|
邵氏电影公司
|
刘仕裕
|
||
1993年
|
嘉禾电影公司
|
潘文杰
|
||
雪山飞狐
|
1964年
|
峨嵋电影公司
|
李化
|
江汉,欧嘉慧,上官玉
|
连城诀
|
1980年
|
邵氏电影公司
|
牟敦芾
|
吴元俊,白彪,廖丽玲
|
天龙八部
|
1977年
|
邵氏电影公司
|
鲍学礼
|
李修贤,恬妮,林珍奇
|
1982年
|
新世纪电影公司
|
萧笙
|
||
天龙八部之天山童姥
|
1994年
|
永盛电影公司
|
钱永强
|
|
射雕英雄传
|
1958年
|
峨嵋电影公司
|
胡鹏
|
曹达华,容小意
|
1977年
|
邵氏电影公司
|
张彻
|
||
东成西就
|
1993年
|
泽东电影公司
|
||
东邪西毒
|
1994年
|
学者电影公司
|
张国荣,梁家辉
|
|
鹿鼎记
|
1983年
|
邵氏电影公司
|
华山
|
汪禹,刘家辉
|
1992年
|
寰亚电影公司
|
|||
笑傲江湖
|
1978年
|
邵氏电影公司
|
孙仲
|
汪禹,施思
|
1990年
|
金公主电影公司
|
|||
笑傲江湖Ⅱ东方不败
|
1992年
|
金公主电影公司
|
||
东方不败风云再起
|
1993年
|
金公主电影公司
|
程小东
|
林青霞,王祖贤
|
书剑恩仇录
|
1960年
|
峨嵋电影公司
|
李晨风
|
张瑛,紫罗莲,容小意
|
1981年
|
邵氏电影公司
|
狄龙,白彪
|
||
1987年
|
银都机构
|
张多福,刘佳,阿依努尔
|
||
神雕侠侣
|
1960年
|
峨嵋电影公司
|
李化
|
谢贤,南红
|
杨过与小龙女
|
1982年
|
邵氏电影公司
|
张彻
|
傅声,郭追,黄淑仪
|
1983年
|
邵氏电影公司
|
华山
|
张国荣,翁静晶
|
|
《古墓奇缘》、《襄阳风云》、
《十六年之约》
|
2003年
|
香港无线
|
||
侠客行
|
1982年
|
邵氏电影公司
|
张彻
|
郭追,文雪儿
|
倚天屠龙记
|
1963年
|
豪华电影公司
|
张瑛
|
张瑛,白燕
|
1965年
|
扬子江电影公司
|
杨工良
|
林家声,陈好逑,陈宝珠
|
|
1978年
|
邵氏电影公司
|
楚原
|
尔冬升,井莉,余安安
|
|
魔殿屠龙
|
1984年
|
邵氏电影公司
|
楚原
|
尔冬升,万梓良,钟楚红
|
倚天屠龙记之魔教教主
|
1993年
|
永盛电影公司
|
王晶
|
李连杰,张敏,黎姿
|
碧血剑
|
1958年
|
峨嵋电影公司
|
曹达华,上官筠慧,陈翠屏
|
|
1981年
|
邵氏电影公司
|
张彻
|
郭追 ,文雪儿,龙天翔
|
|
新碧血剑
|
1993年
|
永盛电影公司
|
张海靖
|
元彪,张敏,李修贤
|
鸳鸯刀
|
1961年
|
峨嵋电影公司
|
李化
|
林凤,周骢
|
1982年
|
邵氏电影公司
|
鲁俊谷
|
惠英红,孟元文
|
电视剧
剧名
|
上映年份
|
制片方
|
导演
|
主要演员
|
雪山飞狐
|
1977年
|
香港佳视
|
卫子云,白彪,米雪,李通明
|
|
1985年
|
香港无线
|
|||
1991年
|
台湾台视
|
李朝永
|
孟飞,龚慈恩,伍宇娟
|
|
1999年
|
香港无线
|
|||
2007年
|
香港佳艺电视台
|
王晶
|
||
连城诀
|
1989年
|
香港无线
|
邱家雄 / 郑兆强
|
郭晋安,黎美娴,谢宁
|
2004年
|
中国大陆
|
王新民
|
||
天龙八部
|
1982年
|
香港无线
|
萧笙
|
梁家仁,汤镇业,黄日华
|
1990年
|
台湾中视
|
刘俊杰
|
惠天赐,关礼杰
|
|
1997年
|
香港无线
|
李添胜
|
||
2003年
|
中国大陆
|
周晓文
|
||
2013年
|
中国大陆
|
|||
射雕英雄传
|
1976年
|
香港佳视
|
萧笙
|
白彪,米雪,梁小龙
|
1983年
|
香港无线
|
王天林
|
||
1988年
|
台湾中视
|
李朝永
|
黄文豪,陈玉莲,潘宏彬
|
|
1994年
|
香港无线
|
李添胜
|
||
2003年
|
中国大陆
|
于敏
|
||
2008年
|
中国大陆
|
李国立
|
||
2017年
|
中国大陆
|
蒋家骏
|
||
中神通王重阳
|
1992年
|
香港无线
|
潘嘉德
|
|
射雕英雄传之九阴真经
|
1993年
|
香港无线
|
潘嘉德
|
张智霖,姜大卫,梁艺龄
|
白马啸西风
|
1979年
|
香港丽的
|
杨盼盼
|
|
鹿鼎记
|
1977年
|
香港佳视
|
文雪儿,程思俊
|
|
1984年
|
香港无线
|
李添胜
|
梁朝伟,刘德华
|
|
1984年
|
台湾中视
|
周游
|
李小飞,周绍栋
|
|
1998年
|
香港无线
|
李添胜
|
陈小春,马浚伟
|
|
2000年
|
台湾华视
|
王晶
|
||
2008年
|
中国大陆
|
于敏
|
黄晓明,钟汉良
|
|
2014年
|
中国大陆
|
赖水清
|
韩栋,魏千翔
|
|
2020年
|
中国大陆
|
|||
笑傲江湖
|
1984年
|
香港无线
|
李鼎伦
|
|
1985年
|
台湾台视
|
刘立立
|
梁家仁,刘雪华,应采灵
|
|
1996年
|
香港无线
|
李添胜
|
||
2000年
|
台湾中视
|
赖水清
|
||
2000年
|
新加坡
|
霍志揩
|
||
2001年
|
中国大陆
|
黄健中
|
李亚鹏,许晴,苗乙乙
|
|
2013年
|
中国大陆
|
胡意涓
|
||
书剑恩仇录
|
1976年
|
香港无线
|
郑少秋,汪明荃,余安安
|
|
1984年
|
台湾台视
|
游天龙,森森,杨丽音
|
||
1987年
|
香港无线
|
许鞍华
|
彭文坚,任达华,罗慧娟,梁艺龄
|
|
1992年
|
台湾台视
|
鞠觉亮
|
何家劲,沈孟生,刘雪华,傅娟
|
|
1994年
|
中国大陆
|
黄海冰,王卫国,王菁华,杨雅娜
|
||
2002年
|
中国大陆
|
卫翰韬 、黄伟明、冯柏源等
|
赵文卓,陈昭荣,关咏荷,颜颖
|
|
2009年
|
中国大陆
|
乔振宇,郑少秋,周丽淇,颖儿
|
||
神雕侠侣
|
1976年
|
香港佳视
|
萧笙
|
罗乐林,李通明
|
1983年
|
香港无线
|
萧笙
|
刘德华,陈玉莲
|
|
1984年
|
台湾台视
|
何东兴
|
孟飞,潘迎紫
|
|
1995年
|
香港无线
|
李添胜
|
||
1998年
|
新加坡
|
马玉辉
|
李铭顺,范文芳
|
|
1998年
|
台湾台视
|
赖水清
|
任贤齐,吴倩莲
|
|
2006年
|
中国大陆
|
于敏
|
黄晓明,刘亦菲
|
|
2014年
|
中国大陆
|
李慧珠
|
||
侠客行
|
1985年
|
台湾华视
|
莫少聪
|
|
1989年
|
香港无线
|
伍润泉
|
梁朝伟,邓萃雯
|
|
2001年
|
中国大陆
|
王新民
|
吴健,周莉
|
|
倚天屠龙记
|
1978年
|
香港无线
|
招振强
|
郑少秋,汪明荃,赵雅芝
|
1984年
|
台湾台视
|
陈明华
|
刘德凯,刘玉璞,喻可欣
|
|
1986年
|
香港无线
|
王天林
|
梁朝伟,黎美娴,邓萃雯
|
|
1994年
|
台湾台视
|
赖水清
|
||
2001年
|
香港无线
|
庄伟建
|
||
2003年
|
中国大陆
|
杨韬
|
||
2009年
|
中国大陆
|
于敏
|
||
2019
|
中国大陆
|
|||
碧血剑
|
1977年
|
香港佳视
|
陈强,文雪儿,李通明,石天
|
|
1985年
|
香港无线
|
黄日华,庄静而,毛舜筠,苗侨伟
|
||
2000年
|
香港无线
|
李添胜
|
||
2007年
|
中国大陆
|
李翰滔、赵箭 、黄祖权
|
||
越女剑
|
1986年
|
香港亚视
|
王心慰
|
李赛凤,岳华
|
创作特点
思想主题
金庸所创作的小说中无处不体现了对历史意义及价值的探寻。他通过在小说中塑造武林门派之间、人与人之间、宗教与世俗之间、正教与邪教之间、国家民族之间以及朝代与朝代之间的恩恩怨怨,最终造就了不同个人、门派、国家、民族、教会、朝代的各种悲剧。从本质上来说,金庸正是企图通过在小说中抒发强烈的悲剧情怀,旨在达到解构负面价值、弘扬正面价值的效果。
在金庸创作的小说里,“情”与“理”深刻体现了生命本质与传统道德之间的永恒矛盾,具体来说就是爱情与道德规范的冲突。显然,金庸的作品没有过多的抑情绝欲的说教,更没有与传统道德文化相违背的滥情现象。他仅仅通过“情”与“理”的描述,向世人展示了爱情中的悲剧意识,通过对人真实生命的适当描述和张扬,反映了对禁锢人们和社会发展的“理”的反抗。金庸的爱情悲剧意识是对现代爱情的讴歌。 [47]
艺术特色
结局
历史背景
金庸将其作品及其人物形象有机地融入到鲜明的历史背景之中,如《射雕英雄传》的时代背景为南宋初年,宋、金对峙,以及蒙古崛起的这一时段。《天龙八部》的历史背景为宋、辽、西夏以及大理等几个政权纵横交错的时代。《鹿鼎记》描写的则是清朝初年,满汉民族冲突的剧烈矛盾。同时,金庸先生在尊重历史史实的前提下,将许多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纳入到其文学作品之中,如完颜洪烈、岳飞、大理段氏、朱元璋、康熙皇帝、顾炎武等等,这些历史上的真实人物与小说中的虚拟人物交相辉映,虚实相加,使小说更加真实生动,读者更容易接受整个故事,不会令人产生虚无缥缈的感觉。
金庸对作品时代背景的选择也是为小说内容和人物形象的塑造来服务的。纵观金庸的文学作品,几乎所有的历史背景都放在动乱年代,这是因为动乱时代更能体现出历史人物的英雄豪情,与庙堂之上懦弱陈腐的官员相比,侠客具有强烈的民族正义感。正如郭靖所言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以“为国为民”来作为侠客的最高追求,“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他们最后的归宿,这是侠之精神境界的升华。金庸作品中的江湖英雄,其身虽不居庙堂,却是以天下为己任的真正英雄。 [48]
语言
金庸语言的繁杂丰富,在其行文句式上就有充分的体现。他袭用了旧小说夹用诗词、歌赋、联句等方式,在行文中大量使用对联、诗词,在语言表述上,则使用白话,夹用韵文等方式。如丘处机的《无俗念》、岳飞的《满江红》、李白的《侠客行》等,均运用得浑然天成,毫无斧凿之痕,体现出金庸深厚的语言表述功底。 [48]
人物形象
纵观金庸的所有作品,除个别小说之外,大多数人物形象均有很强的相似之处,如《射雕英雄传》中的郭靖,《书剑恩仇录》中的陈家洛,《神雕侠侣》中的杨过,《倚天屠龙记》中的张无忌,以及《天龙八部》中的萧峰等,虽然他们的性格有所差异,但他们均是武功高强,怀有一颗报国之心的英雄。再如其中的黄蓉、任盈盈、赵敏,以及阿紫等女性人物,均属于武功高强,且均有很强后台的厉害角色,或是父亲,或是师父,她们与普通女子相比,在性格和行事方面均属于异类,被世人列为“妖女”的范畴,但又都具有浓厚的侠骨柔情,虽然表现形式有所差别,但均殊途同归。 [48]
金庸小说中的女性有两个共性,这些女性都是古代重情的“豪女”。中国的古代女性虽然比较重情重情,但是会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大多数女性的情感却只能深理于心中,即使到了待嫁年岁,也只能听从父母之命、媒灼之言。如果传统女性去大胆地追求爱情,这样不但会被认为是有伤风化,更会被旁人说三道四,即使有人敢于追求白己的爱情,一也会受到家人的惩罚,最后难免被人冷嘲热讽,最后落个身败名裂的结果;但是与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女性相比却有很大的差异,现代的女性追求爱情,却被认为是潮流,还能得全社会的广泛赞许和认可。
在金庸的作品中,所塑造的女性大多敢爱敢恨型;与此同时,金庸作品中的有些女性人物不仅渴望爱情,还体现出对传统贞节观念认同。对于这种这种矛盾情形,一也就是女性的传统与现代两种特性在女性人物中的体现。这种传统与现代共存即可以体现在一个女性人物的身上,还可以表现在不同女性人物的身上。然而,哪里有矛盾哪里就会有冲突,有冲突的作品会更加吸引读者。比如在《神雕侠侣》这部小说中,小龙女这个人物就是传统文化中仙女的形象,其不仅貌美如花,还武功高强。然而其对于爱情,她却能不顾别人的流言蜚语,爱上比自己年龄小很多的杨过,对于这种突破传统思想束缚的勇气只有现代女性才会有,而小龙女竟然一也具备,真是不得不让人钦佩。金庸的这种女性创作观念,不但可以很好的吸引读者的眼球,还让读者读得津津有味。之所以会形成这样的效果,可能就是因为人物身上所体现的传统与现代特征紧紧扣住了读者的心,这样既可以顺应故事情节,还可以顺应读者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读者会陶醉在小说中,让人流连忘返,致使金庸小说中女性人物的塑造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阶段。读者在金庸的著作中真正的看到了实际生活中的女性身影:可以明显看出,这些女性具有疯狂的一面,当然,相比之下,女性传统的一面居多。
因为,由于传统因素的影响,现代女性是传统的女性发展而来的,对于现代女性个性,其不可能独立存在现实社会中,更不能完全丧失之前的传统气息。在一般的武侠小说中,对于男女之情的描写可谓少之又少,即使存在一此个别女性,通常一也是小说中的点缀。但在金庸所描写的小说中,爱情在小说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成为小说中的主体,小说中的女性在小说中的地位提升了许多。在小说中,有了男女角色情感的贯穿,使小说中内容丰富多彩。此外,还提升了小说的趣味性及吸引力。 [49]
获奖记录
世界华人盛典 |
|
香港市政局文学创作 |
|
香港(及海外)文学艺术协会 |
|
香港政府 |
|
个人奖项 |
|
人物评价
金庸的武侠小说大大提高了传统武侠小说作品的思想、文化、艺术品位,包含着浓烈的文化气息、丰厚的历史知识和深刻的民族精神,他以其艺术实践,使近代武侠小说第一次进入了文学的宫殿,是一场静悄悄的文学革命。(北京大学教授严家炎评) [52]
查先生是著名作家、杰出报人,毕生坚守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以如椽之笔,书家国情怀,著作等身,成就非凡。先生爱国爱港,拥护“一国两制”方针,曾参与香港基本法的起草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筹建工作,殚精竭虑,贡献智慧。先生赤子丹心,侠肝义胆,其文采风范永为世人景仰。(国务院副总理韩正评) [53]
查先生一生情系中华,爱国爱港。以铁肩担道义,以妙手著文章,开创新派武侠小说先河,享誉海内外华人社会。查先生支持国家改革开放,拥护“一国两制”方针,热忱参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为香港特别行政区政治体制设计、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贡献了政治智慧。(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评) [40]
1997年 |
|
---|
1998年 |
|
---|
1999年 |
|
---|
2000年 |
|
---|
2001年 |
|
---|
2002年 |
|
---|
2005年 |
|
---|
2006年 |
|
---|
2007年 |
|
---|
2008年 |
|
---|
2009年 |
|
---|
2010年 |
|
---|
2011年 |
|
---|
2012年 |
|
---|
2013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