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培哥
作者:派叔 · 推荐:培哥
大家好,我是培哥。
罗翔最近上热搜了。原因是有人发现,罗翔把自己在B站上的视频收入,全部捐给了儿童希望救助基金会。
在引起网友们讨论之后,又有人发现,原来罗翔不只是捐了这么一次,而是一直在捐款。
这两年间,就已经先后捐了37万。
这样的行为无论从什么角度看都是件好事吧?
但是,来自各方的质疑却接踵而至。
炒作、蹭热度、买热搜、立人设的猜疑声也不绝于耳,好像捐款与否已经不重要了。
仿佛他是罗翔,就不配得到鲜花与掌声。
他究竟得罪了什么人?
罗翔是谁?他的官方称号有很多。
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教授、刑法学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法学博士、最受欢迎的法考老师等等。
但这些,都不是他曾经红遍全网的理由。
他的“正身”,是B站顶流UP主之一,坐拥2000W粉丝。
发布的视频播放量超过3亿,可以说是以一人之力开启了全民普法的时代。
喜欢他的人,把他称为“普法界郭德纲”,“刑法小王子”,“B站男神”。
这与他的视频风格有关。
视频中的罗翔,总是西装革履,带着一副金边眼镜,看起来印象中的“法考老师”并无差异。
背景也不过是一张白色的讲台、一个“老干部”式样的水杯、一片印着“厚大法考”的蓝布,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简陋得不能再简陋。
但这一切,都不重要。
幽默的演讲,有趣的灵魂,正直的三观,才是罗翔真正的魅力所在。
他的视频大多是根据虚拟或真实存在的案例,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本来可能略显枯燥的案例推演环节,经过他的再演绎,就变得妙趣横生。
他会经常举出一些,看上去非常无厘头的案例,比如:
“ATM机拍一下就吐出100块,你拍不拍?”
然后“一本正经”地告诫大家,哎呀不要随便拍啊,这是违法的。
转头就表示自己绝对不会拍的,因为立场很坚定。
肯定要先回家戴个墨镜,戴个帽子,再回来拍…
罗翔讲课所举的案例中,还有一个出现频率极高的名字,叫做“张三”。
张三去嫖娼;
张三用冥币嫖娼;
张三开车撞到孕妇;
张三被下药;
张三被狗咬了;
去医院打狂犬疫苗,疫苗是假的;
他总爱以“无恶不作”的主人公张三,引出案件,深入浅出地讲解刑法内容。
所以人们还亲切地给罗翔送了另一个外号“法外狂徒张三”。
“张三找我办事,我说没问题啊。”
“他给我送钱,但我事没给他办。”
“因为我的风格就是收钱不办事,贪赃不枉法。”
“张三对他人怀恨在心,给对方买了100张蹦极票。结果第99次的时候对方摔死了,赠票算不算危害行为?”
你说这些案例有点离谱吧,现实中说不定比这还魔幻;
你说这案例不离谱吧,“张三”前脚蹦极99次摔死,后脚又用溜冰鞋企图谋害前男友,又属实是处处透露出一种滑稽…
罗翔就是这样一个幽默的人,在他看来大白话可以讲清的事情,不必堆砌很多专业名词。
“人越喜欢抽象的概念,人越觉得自己崇高;你越觉得抽象的人可爱,越觉得身边的人不可爱,你忙着爱人类,却没时间爱具体的人。”
在罗翔口中,张三故事实在太多。
但“法外狂徒张三”们,大多有个殊途同归的结局:落网伏法。
罗翔认为:
“张三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心中。”
“不要把自己想象的太光明高尚,我们时常要警惕内心的幽暗。”
从结果来看,刚开始大家抱着看段子的心态点进他的视频,很快被他的幽默逗的捧腹大笑,最后被他出众的人格魅力彻底征服。
但是,罗翔被许多人喜欢,不仅仅是凭借其幽默的风格和出众的人格魅力。
真正让他广罗民心的,是他作为一个法学教授,身上散发出的人性的光芒。
罗翔最早火出圈的视频《粪坑案》,堪称经典中的经典。
在视频中,罗翔说自己有一个印象特别深刻的案件,叫做“粪坑案”。
说的是一位女子遭遇强暴,情急之下,她先是装作顺从的样子,诱骗歹徒到一个粪坑旁边。
然后趁歹徒脱衣服的时候,一把将他推进了粪坑。
歹徒拼命向外爬,女子跺了歹徒手一脚;歹徒再爬,女子再跺。
接连三次,终于将歹徒踹进了粪坑。
说完故事后,罗翔提到,这个案件在当时引起了巨大争议。
因为当时的许多法律人认为:踢一脚是正当防卫,踢那么多脚,属于事后防卫,应该追究女子的责任。
然后罗翔就反问大家:
“如果你是这个女的,你踩几脚?”
这时候,可能大家还沉浸于“第几脚属于事后防卫”的思考中,罗翔却接着说:
“我不仅要踩四脚,还得拿块砖头往他头上砸!”
因为在罗翔看来,应该更多地站在一般人角度上看待问题,而不是事后的理性人角度。
摆在“粪坑案”里,女子当时面临着巨大危险,穷凶极恶的歹徒对自己磨刀霍霍,哪里还来得及考虑什么法律风险?
自己的安全才是第一位的。
分析完案例之后,罗翔还紧了紧衣服,一本正经地说:
“注意砸(砖头)的时候别把粪溅到自己身上。”
这就是罗翔真正的魅力——对人性看得透彻,对弱者施以柔软;向案件注以同理心,具体案例具体分析。
他从不像某些“学院派”那样,总是高高在上地“理性分析”,而是在一个个具体案例中,设身处地的代入受害者视角,为他们着想。
在“昆山龙哥案”中,于海明被逼入绝境后夺刀反杀之后,被判无罪,全网欢呼雀跃。
仿佛一夜之间,曾经“不尽人意”的“正当防卫”相关条例,终于得到了肯定。
但是,之所以“昆山龙哥案”引起了全网震动,就是因为这个判决结果,来之不易。
在绝大多数类似案件中,“正当防卫”总是要多多少少付出一定的代价。
归根结底,其原因就是因为某些法律人在面对错综复杂的案情时,处理方式“不近人情”。
总是站在上帝视角思考问题,而不去考虑具体情况。
在罗翔看来,这种论调是完全的“事后诸葛亮”。
因为人从来就不是完全的理性生物,所以执法者一定要处在当事者的角度去看问题。
“你把自己代入一下,代入成防卫人,不要过于苛求。”
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康德的名言:
“人是目的,不是纯粹的手段。”
他不希望法学者成为一个审判机器,冷血又不近人情。
学习法律千万不要陷入技术主义者,不要傲慢,应该保持谦逊的姿态。
之所以选择谦卑,罗翔说是一件很多年前的事。
2003年冬天,罗翔在北大读博,刚拿到律师资格证。
走在天桥上,他遇到一位衣衫褴褛的老婆婆。
为了找到法律援助中心,她到处向行人问路,但行人都爱理不理。
交流一番后,罗翔才知道,老奶奶竟从北京西客站,步行两个半小时,一路走到双安商场。
听闻此事,罗翔直接给老婆婆打了车。
而老婆婆扑通一声,直接跪下了。
罗翔心里很不好受,赶紧将老奶奶扶起,一起上了出租车。
在车上,罗翔曾多次想开口告诉老奶奶,自己拿到了律师执照,或许能够帮上忙。
但那时的他太年轻,没什么经验,害怕会惹上麻烦,犹豫之下,最终还是没有说出口。
没想到,到了目的地后,老奶奶马上让罗翔离开:
“真的很感谢你,你就不用陪我上去了,别影响你的前途。”
害怕惹上麻烦的罗翔,久久不能平静。
无论过了多少年,这件事依然成为罗翔心中的一根刺。
所以他不断地告诉自己,人应该谦逊,应该谦卑,应该走出自己自大、自恋,走出偏见的洞穴。
“公平和正义,不仅要在书上得到体现,更重要的是在每个个案中得到回响。”
2020年9月8日,罗翔像往常一样,将书上的笔记摘抄到微博。
“要珍惜德行,却不要成为荣誉的奴隶,因为前者是永恒的,后者却很快会消失。”
这条微博原本并没有什么问题,但坏就坏在,那一天刚好是疫情表彰会的结束。
于是有网友认为罗翔这条微博,是在影射当天表彰会上某个人不应该获奖。
这个人,就是钟南山院士。
很快,各种恶评涌入,评论区被污言秽语攻陷。
“哪天老师家里办喜事,我颂两句丧歌请老师也不要过度联想哦。”
有人说他是蹭热度的阴阳人,有人说他有一股绿茶味。
还有人说他蹭着热度,享受着注目,却假惺惺的喊着不要成为荣誉的奴隶。
罗翔非常无奈。
他万万没想到,只是因为摘抄了一段话,就要被这样过分解读。
即便是身为刑法专家的罗翔,也对网络暴力无可奈何。
因为法律需要讲事实,讲证据,而网络审判一个人,只需要一副键盘。
稍不注意就会被有心人扣上一定帽子,从此“社死”。
罗翔退出了微博,平息了此事。
就像此前没人知道罗翔在默默捐款一样,这些高举键盘的卫道士们可能从来没想过,如果目的是逐利,罗翔早就可以赚的盆满钵满了。
但他至今愣是没有接过一条广告。
在B站百万大UP主颁奖仪式上,罗翔贡献了一段发人深省的感言:
“我的视频拨动了大家的心弦,大家被自己心中的正义感所感动,将不配有的荣光投射给我。”
“对每个人而言,我们都要约束我们自己内心中的’张三’,让这个想法不至于成为实践。”
“在使命之中超越虚荣与虚无,勇往直前,一无所惧。”
这是怎么样的谦逊与清醒?
你能说这样的一个人,是“金钱的仆从”、“荣誉的奴隶”吗?
事实上,罗翔本来根本就没曾想过,自己会成为网红。
一切的开始,不过是因为有人将他的讲课视频,搬到了网上。
罗翔最大的成就,其实是让很多人再次相信法律。
近年来,各种错判误判、迟到的正义,让大家对法律失去信心,距离理想中的乌托邦越来越远。
对此罗翔没有刻意维护法学人的立场,坦言道:司法一定会有错误。
罗翔不认为司法是完美的,但这也不是放弃的理由。
他一直在自己能力范围内,践行自己的信念,普法、捐款,努力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一点。
离开微博以后,罗翔还是继续在B站发视频,为大众普及法律学知识,传播正义。
在每一次法考课程结束后,老师们会在学生课本上签上一些祝福语,一般是祝学生金榜题名,前程似锦等。
但罗翔给学生的签名永远是:做法治之光。
他希望他的学生,在追逐正义的路上永不停息。
“我们人类不断地在追求一个完美的圆,但是我们在现实中永远画不出一个完美的圆。”
“我们画不出一个完美的圆,不代表圆这个概念就不存在,因为它是我们前进的方向。”
“我们虽然看不到正义,但不代表正义这个概念不存在,它依然是我们前进的方向。”
“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这就是正义。”
我想,这应该也是罗翔本人的信念。
“做一束微光,也要点亮,漫天的星火”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