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森堡:最近一段,我愈发有种感觉,就是茫然,说的通俗些,就是不知道自己在这干什么呢,而产生这种心态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完全没法掌控眼下的生活。
比如,前些日子,我本计划去成都,但很快就听说当地因为干旱高热而限电,社会运转面临诸多困难,于是我就放弃了 A 计划,打算去深圳,但没两天,又听说深圳因疫情开始有所管控,我又放弃了 B 计划,心说不妨去西安,然而,新闻又说,西安现在疫情也有抬头趋势,去了再回京只怕有番波折,C 计划也泡汤了,最后,我放弃了所有的出行计划,按 D 计划行事,等工作上的朋友来京面谈,结果这位也因疫情的原因来不了。
短短十天之内,计划 ABCD 全部泡汤,我陷入懵逼之中。
在理性上我当然知道,高温和疫情都是客观因素,不能较劲,但在潜意识里,我已经对 “计划” 特别是 “长期计划” 充满怀疑,在过去,我之所以很少茫然,是因为我把自己置身于一个个中长期的计划中,比如我要考下某个资格证书,要到某地去学习参观,要完成某个技能的学习,要参加某个项目的比赛等等,这些都往往需要以月和年为单位的时间规划,然而,现在别说两年以后,光是两周以后,甚至两天以后的事都说不准,自己又怎么会相信长远计划能贯彻始终呢?就算嘴上硬,心里也会虚。
这种失控感让我对需要时间精力积累的事都充满怀疑,频繁陷入一种来了事就招架两下,没来事就等着事来的状态,失去长远的将来而困于一个个短促的当下,久而久之,一种 “我这干啥呢” 的迷茫感就入心入脑了。
我想起之前看过的一篇文章,说过去有些国家的电梯按钮很有意思,那 “关门” 键其实是假的,虽然你按了会亮,但也仅仅是亮而已,电梯关门的时间其实不变,那为什么要设计这么一个假按钮?就是为了给人一种掌控感,让人觉得这门是在自己的操控下关上的,能减缓人的焦虑,据说这设计的效果不错,可这毕竟只适用于电梯的临时搭乘者。
然而,我现在正置身于 “生活” 这部电梯里上上下下,一脸茫然,因为我发现眼前所有的按钮都是假的,包括 “开门” 那个。